嘉文广旅函〔2020〕17号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第17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12-21 14:01 浏览次数: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第170号提案的答复

 

仲中晓、王立建、杨海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从公共文化视角分析我市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已交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嘉兴市以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文化惠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着力构建具有嘉兴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文化建设的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已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面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政策,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嘉兴正在城乡公共文化融合发展上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扬特色、谱新篇。

一、基本现状

一是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覆盖。全市已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28个、剧院(电影院)59个。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全市73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省定特级站27个,省定一级站42个、二级站4个,一级站以上占比94.52%,文化站站舍平均面积近4000平方米。全市1100多个村(社区)均建有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室),平均面积近900平方米。至2019年12月底已实现行政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面建成,农村30分钟文化活动圈和城市15分钟文化活动圈已经形成。近两年来,完成2个省级重点街道(高照街道、建设街道),以及 55个省级重点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200余万元。2019年,提升了7个嘉兴市级重点镇街道和44个嘉兴市级重点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涉及设施面积5.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7亿多元。2018年以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合理布点,自助服务、智能管理”的原则,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环境优美、标准统一的智慧书房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智慧书房”71家。2019年开始在全市开展“礼堂书屋”建设,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氛围,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示范点,目前已建成礼堂书屋75家。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两员”队伍全面覆盖。全面实施县级文化馆向所辖镇(街道)文化站下派1名文化员和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专职文化管理员的“两员”制度。按照“统筹人员配置、统筹人员经费、统筹岗位职责、统筹管理机制、统筹培训平台、统筹上挂下派、统筹绩效考评”的要求,实行“县聘镇用、县镇共管”和“镇聘村用、镇村共管”的“两员”队伍管理模式,形成了“设施有人管、团队有人带、活动有人办、品牌有人创、需求有人问”的长效机制,“两员”制度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已在全省推广实施。

三是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全面覆盖。全市已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全覆盖,公共图书馆已实现1个中心馆、6个总馆、66个镇级分馆、88个村级分馆、400多个图书流通站点建设,覆盖率已达2.5万人每馆,高于日本和韩国,接近英国和美国水平。全市图书馆人均藏书1.5册,年人均到馆次数2.6次,图书流通率1.16次,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文化馆形成了由1个中心馆和7个县域总分馆体系构成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以“两员”为纽带,“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统一下派上挂”,统筹了城乡文化资源,规范了城乡服务标准,破解了文化馆服务长期存在的“孤岛”现象,畅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全民艺术普及率在40%以上,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四是“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全面覆盖建立了以“文化有约”为品牌的“互相网+公共文化服务”预约平台,实现了跨城乡、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从原来的“单一式”“被动式”转向“交互式”“预约式”,满足了城乡各类人群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增强了品牌的社会公认度。据统计,2019年 “文化有约” 社会合作机构新增至90多家,年提供免费培训、辅导、演出、讲座、展览及各类特色主题文化活动1600多个,2400多场,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次,网站点击量超过1170万次。截至2020年5月,嘉兴数字图书馆用户登录人次70.67万次 ,数据库访问量781.68万次;APP用户登录次数20.38万次,点击量437.92万次,较去年同期增幅超过10%。

五是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全面覆盖。依托重大节日、传统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为城乡群众储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每年举办春节元宵系列文化活动、端午民俗文化活动、“社区之声”文艺调演、乡村文化艺术周、“石榴奖”校园文化艺术节、新居民文艺汇演、城乡文化走亲等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2017年开始举办“市民文化艺术节”,城乡居民参与面越来越广。全市所有镇(街道)均组建省定标准的“三团三社”,其中乡村合唱团289个、乡村艺术团722个、乡村民乐团167个、书画社160个、摄影社131个、文学社93个,其他乡村文艺团队3145 个,乡村艺术团总数达到4707个(不含体育团队),平均每个村(社区)文艺团队4.1个,参与人数104517人,平均每万人参与乡村艺术团人数达221人。2019年,我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618场,送讲座下乡1891场,送书下乡785508册,文化走亲367次。根据市统计局的电话满意度调查,2019年上半年城乡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达到了83.3分。

二、存在主要问题

按照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东部示范、全国领先”的总目标,按照市委八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总要求,当前我市公共文化城乡融合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短板依然存在。市本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均,缺少大型、地标性的文化设施。二是基层“两员队伍不稳定、不均衡状况依然存在。虽然我市的“两员”队伍实现了全覆盖,但各地“两员”队伍的薪酬待遇、素质水平、业务能力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矛盾依然存在。但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内涵和品质层次发生了质的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从原来的“均等化”转向“个性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政府的保基本与群众的个性化优质化需求矛盾存在一定距离。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公共文化服务无止境,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下一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含村级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是党和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指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重要窗口,要认真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重点在建好阵地、守好阵地、用好阵地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阵地的提档升级,以全力推进市级文化艺术中心、镇级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智慧书房、礼堂书屋建设等为抓手,全面提升城乡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十四五”期间规划立项嘉兴市文化馆新馆,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二是要切实强化人才资金保障。配齐配强基层“两员”工作队伍,探索实行企业文化员,全面推进“三员”建设。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调整财政资金补助政策,强化“三员”薪酬保障,确保基层文化队伍的专职、专业、专心,长期稳定,充满活力。

三是要深入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体制机制优势,着眼基层,统筹协调,将优质资源和服务带下去,把群众的需求和反映带上来,实现高质量供给与群众需求真正对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推进“文化有约”供给模式创新,变“文化有约”为“文化优约”,推进“文化有约”由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各界参与转变,更加突出个性化、特色化、优质化。

四要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创新实践。以落户嘉兴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浙江嘉兴)为载体,深入开展公共文化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设计研究,加强成果的制度性转化,持续推进嘉兴公共文化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嘉兴公共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8月24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