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31号提案的答复
你们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有效转化嘉兴运河文化公园为研学产业资源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你们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由局长牵头,分管局长具体负责,会同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调研、会商等工作。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自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嘉兴模式,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示范样板。
嘉兴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坚持法规引领。近年来,出台了《嘉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快推进大运河(嘉兴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实施方案》《嘉兴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嘉兴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启动了《嘉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控制性规划》《嘉兴大运河文化长廊详细城市设计》项目编制,全面落实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利用要求。二是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加强国内外交流,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载体宣传推介,打造文化交流平台。深化大运河(嘉兴段)文化价值内涵挖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形成舞剧《秀水泱泱》、音乐舞蹈诗《泱泱秀水》、书籍《古邑嘉禾——大运河嘉兴名镇记》《运河名城——嘉兴》等一批文化成果,充分展现嘉兴大运河的文化底蕴。持续举办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江南网船会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水乡民俗活动,展现大运河沿线民俗风情。利用微信、微博、头条号等9大平面平台,抖音、小红书、B站等6大视频平台以及《中国旅游报》《新民晚报》《钱江都市报》等报纸、电视传统媒体,构建宣传矩阵,开展覆盖式宣传。推进大运河保护融入课堂,嘉兴各中小学落实地方专题课程《可爱的嘉兴》每周一课时教学计划,其中含有运河相关课程资源内容教学活动。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大运河(嘉兴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了领导小组的组成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坚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并成立了大运河(嘉兴段)古镇联盟。构建文物安全常态化立体巡检、多部门联合巡查机制,搭建大运河“守根护脉”应用场景,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建立多部门信息互通、协同管理平台,完善“问题发现、通报整改、立案督办、效果评估”闭环管理机制,加强文物安全执法效能。四是推动多方融合。持续推进嘉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一核十镇百项千亿”重大工程为抓手,围绕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传承、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文化旅游产业等四大领域,推动实施100个左右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991亿元,已完工项目90个,在建实施项目29个,全面提升大运河(嘉兴段)名城古镇风貌。推动运河文化与创意、体育、农业、工业等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交旅融合,南湖文化旅游公司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航线成为全省唯一一条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名单的特色文化游类型试点航线,九水巴士“运河寻脉线”、东湖景区“平湖水岸交融线”入选全省首批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今年“五一”期间推出的三条嘉兴古镇旅游专线贯通南湖、月河、西塘、濮院、乌镇五大景区,实现了古镇和景区间的无缝衔接。推动文旅融合,优化嘉兴特色运河旅游线路,以大运河为脉络,将全市古镇“串珠成链”,构筑运河文化旅游小镇群落,推出首批18个古镇旅游线路,建设王江泾镇、乌镇、石门镇等9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核心展示园,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推动文教融合,认定5个大运河沿线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遴选推荐大运河沿线精品研学线路10条,各中小学组织开展大运河研学活动。
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十分中肯,对于有效转化嘉兴运河文化公园为研学产业资源有很大帮助,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持续推进有关工作。
一是做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保护传承利用。完善大运河(嘉兴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市县联席会议制度,厘清相关部门职责边界,建立健全协同审批、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强化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联系,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推动展示利用、文化传承、产业提质、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加快落实。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保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的建设落地。加快推动大运河主城区核心展示区的启动建设,多点铺开,串珠成链。
二是加强对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打造具有嘉兴特色的大运河文化研学内容。积极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成立专家智库,以“两个文化”为核心引领,深挖大运河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提炼嘉兴运河文化IP,创制阐释表达大运河文化的话语体系。大力支持大运河文化文艺作品创作、旅游创意产品开发、非遗项目挖掘等,鼓励开展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推出一批传播精品。对大运河诗路文化带、水乡文化风情带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加大开发力度,初步形成一套产学研体系。进一步整合提升“月芦文杉”片区,对月河、芦席汇与文生修道院和杉青闸片区进行整体布局开发。
三是强化研学路线配套,形成完善的路线。结合桐乡青少年数字研学中心,把千年运河和时尚科技作为“黄金搭档”,形成一条“跨越千年、与未来对话”的研学之旅。加强大运河全流域规划,把各主体市域内支流连接起来,打造展示“一河抱城、八水汇聚”独特江南水乡城市景观的美丽航道。同时,围绕运河遗址文化、农耕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蚕桑文化、饮食生活文化等展开,形成成熟的研学路线。用好大运河资源这本“活教材”,让大运河文化公园生态圈真正活起来,做强做深嘉兴传统农耕文化内涵以及嘉兴唯一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蚕桑文化地市这张国字招牌文章。
四是加强研学路线宣传推广,做好对内对外的宣传推介。向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推荐宣传嘉兴大运河文化公园研学路线。推进各中小学校开展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组织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加强大运河文化研学基地建设,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并开展嘉兴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研学之旅,将课本的学习和实地的研学相结合,努力将大运河(嘉兴段)打造成更有影响力的研学品牌。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嘉兴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嘉 兴 市 文 物 局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