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嘉兴市九届四次会议第149号提案答复的函
沈爱君、严旻操、杨洁、仲中晓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图书馆第一课”项目优势,助力打造“阅读之省”的建议》(第149号)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嘉兴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你们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由局长牵头,分管局长具体负责,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开展调研、会商等工作。你们在提案中指出的意见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其中部分内容已经纳入相关工作安排,进行了有序部署和推进,现就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精准对接基层群众阅读需求,深入基层开展‘图书馆第一课’阅读活动”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入基层开展阅读活动“点单”“订制”服务。一是以“馆校合作”为基础,搭建由文化部门牵头,教育、宣传部门协同参与的桥梁,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目前“馆校合作”顺利,“图书馆第一课”活动范围已覆盖嘉兴市本级全部乡镇、街道。二是直面基层需求,构建各年龄段“图书馆第一课”分层课程体系。截至2024年,“图书馆第一课”课程体系初步建立,教学大纲编制完成,各版本的教学方案陆续推出。三是直达基层现场,依托嘉兴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组织图书馆员走进乡镇中小学、幼儿园,通过“理论教学+实践体验+研学拓展”的方式开展活动,切实提升基层阅读服务水平。自2017年全面开展以来,持续9年常态化开展各项活动约800场,近4万人次参与。市教育局制定了《嘉兴市中小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每年组织“阅读伴我成长”“经典诵写讲”等系列活动,超10万人次学生参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图书馆第一课”课程体系建设,增设专业性更强和实践性更广的阅读课程,满足更广泛的“点单化”服务需求。
二、关于“强化阅读达人引流推广”的建议
为积极营造和引导全民阅读氛围,我们深入打造“引流”数字产品,组建阅读推广合作联盟。一是打造“引流”数字产品,针对不同群体开发趣味互动、深度领读及垂直领域内容。在“浙里办”搭建“学在嘉兴”平台,联合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开展分享活动,已发布众多读书作品、导读视频与活动案例。2024年与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等机构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完成“图书馆第一课”数字课程等数字产品。二是广泛开展合作,联动本地优质企业等资源,开展联名推广等创新模式。2025年与新华书店等社会机构达成合作机制,共同进行短视频领域的开发创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域推广矩阵,在短视频、图文、直播平台差异化运营。“图书馆第一课”相关视频已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尝试推广。下一步,我们将建立结对共建机制,组织专业人才与基层阅读点精准对接,倡导优质文化资源与先进阅读推广经验一起直达基层。
三、关于“组建‘嘉兴市优秀阅读推广人才库’”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积极组建“阅读推广人才库”,建立完善阅读推广人评价机制。一是组建专业推广团队,由图书馆员、一线教师和阅读推广人等构成核心力量,负责课程研发和示范教学,目前课程研发团队人员超过10人,具有授课能力的讲师人数超过30人。二是开展阅读推广人系统化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教学技巧和活动策划能力,预计在2025年暑期开展第一轮培训。三是深化跨界合作,联合学校、企业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合作单位对接,培养基地的建设也是接下来几年规划推进的重要事项。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立科学培养机制,构建动态人才库,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系统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确保人才库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四、关于“研发适合不同乡情村情的阅读课程”的建议
我们积极研发地方特色的阅读课程,助力乡村振兴和“阅读之省”建设。一是挖掘乡镇地方特色文化,开展地方文献主题活动。2024年在余新镇试点开展图书馆第一课“渔里文化”专场活动。二是以乡镇优质文化产业为基地,与五县馆、各乡镇中小学开展阅读合作,推进优质文化资源走进乡村。联合平湖市图书馆举办“跟着馆长去旅行”研学活动。2025年,嘉兴市图书馆作为嘉兴试点单位,依托总分馆服务体系,深度参与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与乐高集团的“小小创变家-儿童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合作项目。三是加强农村群众读书机制建设,坚持多方合作、灵活多样,与村(社)文艺团队、农村合作社、党员先锋站、社会公益组织等合作组建并推广各类农民读书会。但“图书馆第一课”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在阅读达人孵化、培育等方面,广泛开展乡土阅读需求调研,研发更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试讲反馈机制优化课程质量,促进文化产业在乡镇的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嘉兴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