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嘉兴市九届四次会议第26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6-24 14:51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次数:

张云东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三联模式” 助推乡村运营 激活乡村共富动能的建议》(第260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嘉兴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由局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积极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进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同质化竞争削弱特色优势问题

您在提案中指出,嘉兴邻近村庄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本地文化深度挖掘,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对此,嘉兴近年来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构建差异化发展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出台《加快推进嘉兴市农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美丽经济转化区实施方案》,将198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06个3A级景区村庄按文化禀赋、产业基础划分为古镇体验、生态康养、农耕研学等6大主题片区,深度布局“禾兴六韵·十图百景”新时代美丽乡村格局。制定《嘉兴市和美乡村运营“双百双十”行动方案(2024—2027年)》,率先在全国开展整市域乡村运营,实施“差异化整合+专业管理+抱团联营”模式,如南湖联丰村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运营机制,开发“村口咖啡馆”等特色项目,打响“王祥里”乡村旅游品牌;海盐县沈荡镇依托在地文化资源,将闲置粮仓改造为文化主题书店,推出古法酿酒等非遗体验,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

二、关于产业联动不足制约附加值提升问题

针对农旅融合层次浅、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我市着力构建 “三产融合生态圈”,推动乡村经济从“卖风景”向“卖体验、卖产品”升级。在业态培育上,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招商机制,2024年举办首届和美乡村运营招商大会,发布126个重点招商项目,吸引社会资本58.9亿元,落地了秀洲古塘开森部落、嘉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等一批高附加值项目。在产业联动上,启动“嘉兴土特产培优工程”,建成槜李酒深加工基地、膳猪肉标准化生产线,开发“粽子工坊体验游”“黄桃采摘+果酱制作”等农旅融合业态,2024年全市3A级景区村庄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28%。在品牌培育上,深耕“江南四季・村游嘉兴”品牌,打造春季野米饭、夏季小龙虾、秋季采摘、冬季湖羊肉等四季农文旅融合产品集群,推动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增长极。

三、关于统筹机制缺位影响规模化效应问题

针对乡村发展碎片化、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嘉兴探索 “全域统筹+多元运营”模式,着力破解资源整合难题。在区域协同上,推进南湖区“三星共富链”、秀洲“品重梅溪”、嘉善“甜蜜乡聚 巧缪东云”等乡村旅游片区组团发展,2025年发布“城乡融合看嘉兴”十大文旅精品线,串联红色文化、江南文脉与现代文明,推动红色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融合互动。在资本激活上,盘活闲置农房3200余间、低效用地1800亩,建成南湖区“漁虾智慧产融园”、秀洲区光伏农旅融合基地等项目,2024年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占比达65%,较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在数字赋能上,全省首发“嘉兴美丽乡村数字地图”,集成 120条精品线路、300余个特色点位、500余款农旅产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键预约,上线半年访问量突破200万人次,成为长三角游客乡村旅游的重要导航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提案提出的“三联模式”核心思路,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联景”机制,推广“乌镇+乌村”“盐官+梁家墩”景区带村模式,构建“核心景区引流—周边乡村留客”的联动体系,打造主题旅游产品游线;二是强化“联农”路径,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非遗体验工坊等,培育打造具有嘉兴特色的农旅融合产品;三是优化“联片”模式,组建跨村联合运营体,加强市场化运营团队引育,全力推动乡村从 “风景美”向“产业美、共富美”跃升,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嘉兴样本。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期盼您一如既往对我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561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