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文广旅函〔2019〕46号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嘉兴市委:
贵委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发挥嘉兴“文化璀璨、风华绝代”的人文优势 弘扬名人文化》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嘉兴素有“人文渊薮”之美誉,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自唐至清末,共出状元13人;明清两代共有巍科27人、进士1300余人;现有嘉兴籍“两院”院士39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1800名全国名人中,嘉兴占了80余人。嘉兴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垂范后世、光耀千秋的文化名人。从以文辨著名的辞赋大家严忌、严助,到文藻宏丽,独步当时的诗人陆机、陆云;从中国小说鼻祖干宝,到现代大文豪茅盾、武侠小说掌门人金庸;从新乐府开山始祖顾况,到“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从小品文大家李日华到浙西词派领军人物朱彝尊;从极一时之盛的鉴藏家项元汴到艺术奇才李叔同、漫画大师丰子恺;还有晚清大儒沈增植、国学大师王国维等。充分体现了嘉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嘉兴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名人史迹的保护与名人文化的弘扬,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制定政策措施。2008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实施名人文化展示工程。将名人文化展示工程建设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工程中。去年,市委宣传部统筹开展名人文化工作计划,启动名人文化研究工程。二是加强宣传研究。出版专辑深入研究名人文化。嘉兴市委宣传部扶持了《张琴秋》《蒋百里》等电视纪录片,着手创作《诗人志摩》等精品舞台剧,出版了《嘉兴古今印人录》,收录自明代中叶(1401年)至今623年嘉禾印人共计580人。嘉广集团出版了儿童文学《嘉兴名人故事连环画》,以连环画形式展现了丰子恺、朱生豪、金庸等16位嘉兴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故事。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2年至2007年编辑出版了《名人丛书》,包括记述嘉兴籍两院院士的光辉事迹的《嘉兴骄子》;反映了嘉兴文化名人辉煌成就的《嘉兴文杰》;集中展示嘉兴籍全国劳模风采的《嘉兴群英》。嘉兴社科联将南湖文化名人研究确定为2010年度历史文化研究重点,并于2012年出版了《南湖文化名人》丛书。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1年出版了《嘉兴明清望族》、2014年出版《嘉兴历代才女诗文徵略(上中下)》等著作。南湖区编辑出版《嘉兴张廷济史料集》和《陈省身在嘉兴》专辑,秀洲区出版《一代文宗朱彝尊》。嘉善县出版了《嘉善历史人物集》、《了凡与善文化》、《孙道临纪念文集》、《戏剧家顾锡东》等。平湖市政协出版《平湖海外英才》,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利用多年的研究成果编辑《李叔同当湖书印文辑》、《李叔同——弘一大师手札墨宝识注考勘》。海盐县编辑出版了《出版大家张元济》,海宁市出版了《海宁世家》。桐乡出版《丰子恺墨迹》、《钱君匋墨迹》、《吕留良诗文集》、《桐乡历史人物札记》、《严独鹤杂感录》、《陆费逵文选》、《茅盾评说八十年》、《丰子恺漫画与故乡情》等名人书籍。为我市名人史料宝库新添了许多精彩的内容。成立研究会推广名人文化研究。2003年成立朱彝尊研究会,主要研究朱彝尊的为人处世之道、治学为文之道、学术思想、作品风格与特色以及他的历史地位和对社会进步的贡献。2010年成立嘉兴市伍子胥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整理伍子胥与嘉兴关联的历史文化资料,形成研究成果。举办伍子胥学术研讨活动,密切与世界伍氏宗亲会的联系,成为伍氏后裔研究和纪念伍子胥重要基地。2011年成立嘉兴首个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嘉兴钱鏐文史研究会。海宁成立金庸学术研究会,设立“金庸文学奖”,弘扬金庸文化。桐乡成立茅盾研究会、丰子恺研究会、吕留良研究会,设立钱君匋、陆费逵、沈泊尘、金仲华、沈泽民、张履祥等14个研究小组,成员总数达100多人。利用名人场馆举办纪念活动。2012年举办“朱生豪诞辰百年纪念活动”。2015年举办汪胡桢故居开放仪式。2018年“禇辅成史料陈列室新展”正式落成开放,并举行“禇辅成诞辰145周年”座谈会。桐乡借助得天独厚的名人文化优势,先后举办了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子恺杯”全国漫画大赛、“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同时文化部门会同市教育局与文明办等单位一起,整合南湖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沈钧儒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等场馆,建立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与活动,开展爱家乡教育,培养家国情怀。三是加大保护力度。大力挖掘和整理历史名人资源,修缮了王店曝书亭、金九避难处、汪胡桢故居、龚宝铨故居、张绍忠故居、顾功叙故居、俞创硕故居、毕云程故居许行彬宅、米谷故居、徐志摩旧居等一批名人故居和建立了钱能训纪念馆、蒋百里纪念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孔令境纪念馆、王会悟纪念馆、夏同善翰林第、木心美术馆等一批纪念场所。在名人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然,目前在弘扬名人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嘉兴灿烂的名人文化相比,与兄弟城市对名人文化的宣传弘扬相比,与嘉兴城市的地位及影响力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护和弘扬嘉兴名人文化,扩大城市影响,提升城市品位,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做好拓展与提升工作。
一、做好名人文化研究与挖掘文章
要完善名人研究机构,制定和出台相关历史名人文化研究、挖掘、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措施,并确保能够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名人文化研究项目建设工作。在推进名人研究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嘉兴名人文化资源,建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工作机制。借智借力,发挥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特色优势参与我市名人文化研究。市社科联会同嘉兴学院成立了名人文库,强化基础工作;突出重点项目,如编制《中国大百科全书》中80位嘉兴籍名人事迹,为建党百周年献礼。市社科联着手编撰评传性研究著作《嘉兴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一套10册,收录了沈曾植、王国维、茅盾等10位嘉兴文化名人。建立由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组成的历史名人研究机构,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领衔课题组,邀请名人所在地有关文史专家担任顾问,专门从事对历史名人的研究工作,通过开展查阅史料、走访民间、寻找族谱、考证遗址、搜集文物和学术研讨等工作,取得研究成果。
二、做好名人史迹保护与展示文章
进一步加大对名人故居修复的力度,公布一批名人故居文保单位。整合名人文化资源,制定开发利用规划,烘托氛围,恢复一些历史遗迹,如胥山、天簌阁等,以重拾嘉兴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加强对名人文化的宣传展示工作。通过举办展览、论坛、讲座、演出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嘉兴的历史名人文化,进一步提升名人故居和纪念馆的陈列水平和讲解员队伍建设,拓展交流渠道,形成可观成果,扩大对外影响;目前,我市已有市档案馆、五四文化博物馆设立专题的名人展厅,今后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设“嘉兴名人馆”,开展名人文化立体展示工作。嘉兴学院在陈省身纪念馆增设“吴蓬画嘉院”陈列室,建设“三境院”以纪念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于市区新建道路或公园的命名,在符合国家地名规范的前提下留下文化名人印迹,增强城市人文气息。
三、做好名人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文章
嘉兴现有各类名人纪念设施40多处,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旅游名片。为此,要增加多媒体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参观者有更多地互动体验。逐步更新展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即将广泛应用的5G短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名人文化宣传,如利用禾点点平台推出的《嘉兴名人故事系列连环画》、《让文物说话》等进行广泛传播。投入资金拍摄《王会悟》、《一大代表》电视专题片,献礼建党一百周年。大力发展与历史名人有关的文博创意产业,发挥名人故居资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打响嘉兴名人文化金名片;要以文旅融合为契机,精心策划组织“名人故居游”、“研学游”等特色游线。整合名人资源开辟旅游专线,依托梅湾街众多名人故居,打造“嘉禾名人展示历史街区”,串联起沈钧儒、朱生豪、金九、褚辅成、汪胡桢等名人史迹;以运河水上游为纽带,将已开放的各处故居、名人纪念馆景点有机组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推动我市名人文化融入“文商旅”综合发展模式。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嘉 兴 市 文 物 局
201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