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你们在政协嘉兴市第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已交我局主办,根据我局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职能,答复如下:
你们建议,要注重非遗保护的及时性有效性、赋能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加快非遗资源数字化进程、通过展示利用激发非遗活力,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
一、加快推进传承人群“蓄水池”计划
试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嘉兴非遗学院,已实施2个年级10个班级约500个学生的培养计划。面向幼儿、中小学生,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已开展非遗科普教育35次,培训学生8000人次。制定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制度,创意开设“非遗练习生”训练营,全市共建成非遗传承教学基地20家,惠及中小学生1.7万余名。
二、加快推进非遗项目振兴计划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硖石灯彩、京砖烧制技艺等8个项目列入首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成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大师工作室31个,共有26件作品入选省级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成功培育以“杭白菊”“传统纽扣”等技艺为核心的7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推动平湖圆作、乌镇竹编等30个省级项目入驻电商平台,近两年浙江“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额分别达到6.97亿元和8.36亿元。大力推进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到2022年,全市非遗分馆建成15个。另有各类非遗传习阵地98家、非遗客厅14家。
三、加快推进非遗资源数字化开发
依托省平台建立了“嘉兴非遗”数据库,整合全市非遗数据资料并逐步数字化,归集1000个细致点位的基础信息,形成“一馆一档”。试点推进数字非遗馆建设,建成了嘉兴非遗网络传习所,包含资讯、课件、直播和师资等栏目,运用大数据、三维展示、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展示传播、智慧管理和数据平台,创新推动非遗传承。推动非遗展馆入驻“文化有约”,构建了一个集图、文、声、形于一体的非遗数字生态。搭建在线交易平台,依托“嘉有非遗”抖音直播平台,指导传承人将作品(产品)入驻平台,将嘉兴非遗文创产品对外展示销售。已完成《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人百集系列》纪录片制作。开通嘉兴非遗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累计圈粉超过13万人次,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非遗传播模式。
嘉兴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致公党很多好的建议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落实,感谢你们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