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说史前文物之三足鸟形盉

发布日期:2023-04-20 10:03 浏览次数:

4月15日,嘉兴博物馆“陶说史前文物”系列活动又推出新主题。本期制作的是崧泽文化时期的三足鸟形盉。

崧泽文化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多样,尤其讲究造型和装饰艺术。器物上的纹饰盛行压划编织纹、波浪纹、镂孔等图案。嘉兴博物馆的这件陶盉造型奇特,椭圆形的盉身上塑有长颈鸟首,腹部下装饰三足,身上刻满双线或三线穿插编织纹,纹饰风格与前一期制作的崧泽陶仓相似。

老师介绍完关于三足鸟形盉的背景知识后,开始示范制作过程。听说这一期的文物是陶说课程中目前制作难度最大的,小朋友有点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动作,生怕漏看了关键一步。首先将一块陶泥拍扁,揉一团报纸像包汤团一样包在陶泥里面,用木条将泥团拍打成鸟形盉的身体部分。接下来制作陶盉的颈部、鸟头、尾巴和三个足,最后刻画出鸟身上的纹饰。虽然如老师说的那样困难重重,但有强大的后援团问题不大。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体验,拍打出椭圆的鸟形身体,用泥片卷出鸟的颈部,不小心做粗了也没关系,可以用工具像削果皮的方式削薄。陶盉的造型完成后,孩子们再用工具仔细刻画纹饰。

终于,一只只神态各异的鸟形盉诞生了。


1.jpg


7.jpg


5.jpg


3.jpg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