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

发布日期:2023-06-28 15:10 浏览次数:

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端午假期,嘉兴博物馆(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精心安排活动,让市民在浓厚的节庆氛围中感受传统的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当天,“童趣·宋韵说之端午”在嘉兴博物馆体验区开展。南宋诗人白玉蟾《端午述怀》诗中有“庭前绿艾制绿虎”之语,本次主题契合端午这个节气,制作艾虎。所谓“艾虎”是将植物“艾”的叶子剪成老虎的形制,或者用丝绸、布等缝制成老虎的外形,上面粘贴上艾叶,叫做艾虎。

老师先是跟小朋友们科普了端午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根据《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告诉大家古人过端午的习俗,家门口往往会放粽子、五色水团、茶酒等物品,还将艾草扎成的草人钉在门上。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制作阶段,爸爸妈妈们和小朋友们分工合作,一只只可爱的艾虎很快就制作完成啦。


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2.png


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1.png

 

龙舟竞渡,又叫赛龙舟,是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如果你错过了22号嘉兴南湖现场的激烈比赛,那么,就到嘉兴博物馆感受龙舟竞渡制作活动吧!

本次龙舟竞渡制作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渐变色的过渡和层次感的运用。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刚上手的时候大家难免有些无所适从,但是,老师非常有耐心,将难点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教大家如何破解。孩子们认真听讲,渐渐领悟了其中的诀窍。

绿、黄、蓝三色构成了水天相接的大背景,远处两座郁郁葱葱的岛屿若隐若现,透过重重云雾,我们可以看到两艘龙舟劈波斩浪而来,因为速度之快,溅起的浪花仿佛都要泼到岸边观赛的人群。如此栩栩如生的画面,正是出自现场活动的孩子们,为他们的巧手点赞!

 

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3.png 

 

端午最后一天,飘着绵绵细雨,但阻挡不住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朋友们。当天的“明制之美”系列活动专门教大家做明代女性头饰之一的“围髻”。

围髻又称“络索”、“云髻”,是周环发髻的一种簪戴。最早见于宋代,到了明代它的形制略有简化。本次课程所用的米珠正符合明代大气典雅的审美风格。围髻的造型是非常别致的,一根弧形横梁上钻小孔,孔中系坠珍珠、宝石等装饰,长的珠络甚至可垂到额际,能让佩戴的女子动静间熠熠生辉。制作过程最是考验参与者的细心和耐心,有志者事竟成,掌握了串珠的规律和技巧后的成品的确让人惊艳。


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4.png

 

端午节当天,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也开展了龙舟灯制作体验活动,共30组亲子家庭报名参加,很是热闹!

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首先完成组装,然后开始绘制龙舟。在波涛中纵横的巨龙在孩子们的笔下渐渐出现,威风凛凛。舟上的“小粽子”船手挥舞着棒槌,敲击着大鼓,赛龙舟的紧张刺激从色彩中蔓延。午后的教室内,孩子和家长都专心致志地聚焦在小小的木板上,静谧而美好。绘制完成后,孩子们又用彩绳和木棒,做好了提手,还在舟内放上了电子灯,一只绚丽有趣的龙舟灯便完成了。

 

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5.png

  

除了上述的活动外,嘉兴博物馆(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还连续三天推出了柿柿如意香囊制作,吸引了许多大小朋友的参与。在这穿针引线的感官体验中,传统的文化习俗或许就已悄然闯进孩子们的心间,融为他们成长中五彩快乐的一笔。

 

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7.png


在博物馆过节日——嘉兴博物馆端午活动精彩回顾6.png


我们也为观众准备了免预约的活动。“答题有礼”在端午期间就备受欢迎。在答完任意展厅的答题卡后可至服务台领取一个具有嘉兴博物馆馆藏特色的香囊。每日限量五十份的名额也有点供不应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