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14 10:57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次数:

您在市九届人大四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中国古镇看嘉兴”“风雅桐乡”等城市品牌国际化设计与传播的建议》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嘉兴文旅产业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认为建议提及的相关问题与建议十分及时和必要,也很有价值。作为主办单位,我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会办单位进行研究落实,具体答复如下:

一是深挖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两个文化”源远流长独特优势,深耕厚植革命文化、历史文化,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文旅业经济循环,紧密结合城古镇品质提升,深入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深挖古镇文化底蕴,落实《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利用AR、VR技术,在不破坏古迹原貌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会同上海、苏州等地扎实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把嘉兴厚重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古镇的发展脉络,结合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举办“古镇创意市集”“传统手工艺体验工坊”,鼓励游客参与互动,让古镇更具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

二是塑造形象品牌。依托嘉兴“古镇云集”“一镇一品”的特色优势,以大运河为脉络,将全市古镇“串珠成链”,打造了以乌镇、西塘、濮院、盐官等四镇为重点,18个古镇协同发展格局。制定差异化的品牌形象策略,如乌镇主打“科技+文化”的融合体验,西塘侧重“生活化、民俗体验”的深度游,形成互补的品牌效应。在推广策略上,深度整合嘉兴地域特色,强化“爆款”与“嘉兴”品牌的内在联系,既要展现古镇的独特风情,更要讲好“嘉兴故事”,形成品牌共振。在新媒体营销上,充分利用小红书、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的传播力,通过短视频挑战赛、话题互动、KOL合作等形式,创造具有病毒式传播特性的内容,将爆款古镇的亮点与“中国古镇看嘉兴”的品牌理念紧密结合,打造系列线上活动,形成持续的热点话题。

三是科学谋划发展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省“千项万亿”和文旅“双百”项目为重点,完善领导一对一挂钩联系机制,统筹各县(市、区)按照“运营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集群式发展。成立古镇发展联盟,围绕古镇保护、传承、发展出台配套章程,发布《中国古镇旅游创新发展·嘉兴共识》,设立中国旅游研究院古镇旅游观测站(嘉兴),推动嘉兴古镇在交流合作、品牌营销、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持续提升“中国古镇看嘉兴”城市品牌对外影响力。注重基础设施与服务的升级,改善交通条件,优化游客接待能力,同时加强古镇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保持古朴风貌与现代舒适度的和谐统一。培育特色民宿、手工艺品、地方美食等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参与古镇旅游开发,形成旅游产业链,增加居民收入,激发古镇活力。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着眼国际,采取“海陆空”“19”的形式,立体式、多角度、全方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宣传强化数字化营销,利用微信、微博、头条号等9大平面平台,定制化传播方案,在抖音、小红书、B站、快手等6大视频平台以及《中国旅游报》《新民晚报》《钱江都市报》《浙江电视台经济频道》《钱江频道》《嘉兴电视台》等报纸、电视传统媒体,构建“报、网、微、视、端”宣传矩阵,集中呈现嘉兴古镇独特IP,进一步擦亮“中国古镇看嘉兴”金名片。深化体验式营销,创造特色旅游产品,结合亲子手作、文化研学等,增进游客互动体验,加深情感联系。创新宣推手法,通过微电影、纪录片等形式,深挖古镇历史人文,提升情感共鸣与文化深度,增强古镇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促进消费增长。积极与“一带一路”城市开展城市文旅品牌推广合作,开展系列国际城市文旅品牌推广活动向嘉兴和中国海外中心和办事处做好城市品牌推送,提升“中国古镇看嘉兴”国际影响力知名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