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30号提案的答复
你们在政协嘉兴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已交我局主办,根据我局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职能,结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你们在提案中提到,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非遗保障;聚焦深度融合,讲好非遗故事;聚焦产品活化,做好“非遗+”文章等建议,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强推进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一、以“中国古镇看嘉兴”为抓手,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
2022年,嘉兴把“提升古镇保护开发水平,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市层面出发,构造顶层体系,保护古镇历史风貌,焕新古镇文化基因,规范化、系统化打造和推广“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发布“中国古镇看嘉兴”古镇地图,推进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围绕主城区与乌镇、西塘、盐官、濮院这“一核四镇”出发,连同运河沿线古镇逐步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建成串联乌镇木心美术馆、石门丰子恺纪念馆、缘缘堂,澉浦明代古城墙和海塘文化的“古镇+人文”的研学路线。推出非遗美食油车港粽子、沈荡黄酒、王江泾糖酥,在去年五一假期被全国网友亲身实践过,多次上了热搜。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乌镇戏剧节、水上集市、西塘汉服文化周、“十二花神”、濮院GQ人物盛典,盐官观潮节、崇福大运河之梦音乐节、王江泾网船会、凤桥桃花节等优质品牌活动,让非遗与古镇共融生辉,展示嘉兴的文化自信和魅力。
二、做好大运河沿线非遗利用保护,推进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3年,我市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嘉政办发〔2023〕17号),大力推进非遗旅游景区和场所建设,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路径,助力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先后制定《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等2个总体规划和《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并带动嘉善县、桐乡市入围首批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修订《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发布《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白皮书》。相继出台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管理办法等4个规范性文件,组建78人专家队伍,开展评估督导。重点实施《中国端午节》《越韵吴风——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等78项省遗以上项目出版工程,《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推动五芳斋、丰同裕等6个中华老字号,斜桥、张萃丰等16个浙江老字号,以及农民画、高杆船技等26个技艺项目入驻旅游景区。瞄准新消费、新体验,构建地方传统节事活动体系,推出网船会、双庙渚蚕花水会等13项民俗活动,开发非遗主题精品线。建成粽子文化博物馆、竹编馆等各类体验型非遗分馆。以“跟着非遗游嘉兴”为主题,推出9条非遗旅游线路,串联全市42个非遗体验点、109家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年接待游客量70余万人次。今年,我们将举办“运禾拾遗”2024嘉兴非遗研学线路设计大赛活动,拟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研学线路各1条,精品线路4条。并将评出7个最佳人气非遗体验点。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非遗研学线路成为引客入嘉的新引擎。
三、加强非遗学院建设,实施非遗旅游融合人才育苗工程
2021年嘉职院与市文旅局联合成立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旅游等专业群优势,构建非遗“理论普及、技艺选习、专业拓展”课程体系,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现已培养旅游、酒店等专业毕业生800余名,其中传承人等社会扩招生26名,涌现了“市青年工匠”张永云、“市工艺美术师”祝伟、“木刻水印传承人”王叶斌等一批积极投身于非遗传承事业的优秀学子。根据《嘉兴市人才分类认定目录(2022年)》,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经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认定,可评定为C类和D类人才。目前,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及《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相关文件要求,市财政每年均在市文旅局部门预算中安排非遗相关工作经费。下一步,我们将对相关政策特别是对传承人的扶持补助等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在年初预算共计安排63.44万元,加强人才保障。
四、推进非遗创新性转化,实施非遗助企工程
按照“系统梳理、特色研发、品牌带动”的思路,建立传统工艺资源库,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硖石灯彩、京砖烧制技艺等8个项目列入首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成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大师工作室31个,共有26件作品入选省级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成功培育以“杭白菊”“传统纽扣”等技艺为核心的7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全市共有非遗工坊78家,2022年,雅莹服饰非遗工坊产品销售额约为44382万元,其中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销售额为9320万元,约占总销售额21%。开通线上渠道,推动平湖圆作、乌镇竹编等30个省级项目入驻电商平台,近几年浙江“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额分别达到6.97亿元和8.36亿元。组织大型创新非遗武术舞台剧《江南武魂》常态化公益展演。每年在南湖区凌公塘公园的中国斗牛馆开展30—40场公益性展演,让百姓在“家门口”休闲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同时培训了嘉兴南湖学院武术社团近30位同学,推进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2023年9月23日晚,嘉兴南湖学院、嘉兴市海华武术馆和南湖民族之家组队编排并表演《南湖船拳》亮相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展现诗画江南的独特魅力。2024年,我们将举办“潮缘山水·多彩非遗”嘉兴市非遗文创设计大赛,面向嘉兴市域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传承人群以及所有关心热爱并有志于从事非遗传统工艺品及衍生品创作设计的优秀创意设计企业、机构、高校、个人及单位征集作品。以传统工艺融合现代生活为设计要求,研发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生活用品或文化产品,推进非遗当代实践和现代生活相融相通,充分发挥非遗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中的作用。
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工作任重道远,你们很多好的建议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落实,感谢你们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