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兴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2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6-24 14:32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次数:

屠彩红代表:

在市第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粽子技艺非遗传承的建议92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嘉兴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您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由局长牵头,分管局长具体负责,会同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调研、会商等工作。现就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高粽子技艺传承意识”的建议

嘉兴粽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民俗意义,粽子制作技艺及相关民俗文化是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培育,多个相关项目被列入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嘉兴端午习俗、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同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另有省级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代表性项目5项。已评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持续优化嘉兴特色非遗项目传承环境,已创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家(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体验基地2家(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真真老老粽子制作技艺)。举办常态化的裹粽培训、生产培训,通过开展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推广粽子文化,扩大传承人群。推动粽子制作技艺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全国性展会。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以传承粽子制作技艺为主要内容的“非遗练习生”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吸粉引流,产生全国性影响。自2009年以来,成功打造“端午民俗文化节”节庆品牌,形成全国性影响。助力非遗与旅游融合,部分粽子产品入选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中国民俗学会合作设立“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出版六卷本的《中国端午节》丛书,出版国遗丛书《嘉兴端午习俗》《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等,形成粽子制作技艺相关项目学术资料库。下一步,我们将充分依托端午民俗文化节等重要节庆活动,做强形成品牌化的裹粽比赛和粽子制作体验活动,让“过端午,到嘉兴”的节日主题日益深入人心,不断提升粽子制作技艺相关非遗项目社会影响力。

二、关于增加传承资源供给”的建议

目前,嘉兴共有粽子生产企业38家,形成以五芳斋、真真老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众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近年来,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跃上新台阶,我市积极推进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等重点项目开展非遗工作站、非遗工坊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非遗工作站2家,省级非遗工坊15家,市、县级非遗工坊79家。其中,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学共同建设的“粽韵糯香”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是全省唯一一家以粽子制作技艺为内容的传统工艺工作站,是集生产、研发、研培、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逐步构建起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建成“御庄园”“粮午斋”等多家非遗工坊。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非遗工作站、非遗工坊的建设,不断发挥粽子制作技艺相关项目及传承人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非遗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品牌化发展,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企业创建老字号品牌,对获得老字号品牌的经营主体,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5万元奖励。不断加强粽子市场监管,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定期开展粽子专项检查,推动粽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嘉兴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569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