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兴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2号建议答复的函
李罕琼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探索“露营+” 新业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建议》(第122号)收悉。您的建议精准聚焦露营经济发展痛点,为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我局高度重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深入研究,现结合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一、统筹规划引领,构建“露营+”发展格局
针对您提出的“缺乏整体规划和项目”问题,我市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供给与资源整合,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一是将露营经济纳入《嘉兴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任务之一,出台《加快推进嘉兴市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美丽经济转化区实施方案》,重点在乌镇、盐官、南北湖等核心景区周边规划建设主题露营地。二是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等方式,优先保障露营项目用地需求,探索以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废弃养殖场等空间,如秀洲区王店镇“牛花花小镇”项目利用高标准农田周边闲置用地,建设露营营地、萌宠乐园等设施,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三是深化全域乡村运营机制,划分中心、临苏、邻沪等6大乡村文旅板块,形成海宁“最美公路”翁金线、海盐“大丰山”轻奢露营地等业态集群。
二、深化产业融合,激发“露营+”发展活力
围绕“找准市场定位,形成产业链接效应”的建议,我市以“露营+”为纽带,推动多业态跨界融合,培育消费新场景,2025年持续打响“江南四季・村游嘉兴”品牌,做强“野米饭+露营”“小龙虾+露营”等融合业态,2025年6月整合全市70多个露营基地共同推出露营狂欢季系列活动。一是“露营+景区”提质扩容,鼓励乌镇、西塘等5A级景区开发高端露营产品。例如,乌镇景区推出“枕水露营”项目,配套非遗手作、水乡夜游等将江南水乡文化与轻奢露营深度结合。二是“露营+体育”释放活力,依托乡村闲置空间建设足球公园、棒球基地等硬核场地,举办长三角村级足球联赛、追潮马拉松等赛事,带动观赛游客转化为露营消费群体。三是“露营+农业”赋能乡村,推广“营地+采摘”“营地+研学”模式,如南湖区新丰镇清园农庄露营基地联动周边葡萄园、草莓园,推出“露营采摘季”,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
三、完善配套服务,夯实“露营+”发展基础
针对“配套基础设施滞后”问题,我市实施“三大行动”提升服务能级。一是全面启动管线序化、农房改造、村道提升“三大行动”,配套完善村庄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如嘉善汾湖周边露营基地新增停车位200个,并开通西塘景区接驳巴士,缓解节假日停车压力。二是创新“互联网+”推广模式。全省首发美丽乡村数字地图,集成乡村核心数据、业态经营数据、游客数据等关键信息,上线美食、活动等10大模块、5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串联非遗研学基地、中国棒球第一村等文旅资源,跨界打造“露营+”“非遗+”“体育+”等爆款业态,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露营+”攻略,邀请网红达人开展“露营直播”,2024年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亿次。三是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设计规划团队合作,引育乡村经营师,打造乡村众创空间,吸引高端餐饮、品牌民宿、野外露营等创业创新主体进村落地。
当前,我市露营经济发展面临着空间规划统筹不足、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为推动“露营+”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下一步,我市将以系统思维构建“露营+”发展生态。一是顶层设计上,统筹谋划全市露营经济发展,完善空间布局和业态培育,推动露营地与景区、乡村等资源深度耦合。二是品牌打造上,围绕“江南四季·村游嘉兴”品牌,策划四季主题活动,构建立体传播矩阵,营造“四季有活动、全域可畅游”的消费场景,培育“嘉宿乡野”“未来嘉乡”等具有嘉兴辨识度的本土露营IP。三是产业培育上,靶向引进全国连锁品牌提升标准化水平,推进露营产业联动发展,打造矩阵体系。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期盼您一如既往对我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5年6月11日